 |
信息查询 |
 |
|
 |
推荐酒店 |
 |
|
 |
旅游游记 |
 |
|
 |
推荐线路 |
 |
|
 |
旅游指南 |
 |
|
|
来源:涞源旅游信息网 |
编辑者:lzy |
浏览:4725 次 |
发布:2011/3/23 14:20:42 |
阁院寺涞源县城有座千年古刹阁院寺,它位于涞源县城广昌大街西侧,坐北朝南,保存下来的中轴线古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两侧有西便门、东西配殿、西禅房。附属文物有辽代铁钟一口、经幢两通。寺内古松苍翠,殿宇错落,“阁院钟声”是涞源古十二美景之一。阁院寺有八最:其中斗拱、窗棂、壁画被称为文殊殿“三宝” 。 ① 全国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 ② 辽初最典型的官式建筑; ③ 全国唯一的三开间、方形,减柱造殿宇;这种格局是全国唯一 ④ 代表辽代最高水平的、单体佛像尺幅最大的壁画; ⑤ 现存年代最早的菱花格子窗棂; ⑥ 代表中国古建最高水平的斗拱结构; ⑦ 年代最早的青绿色为主的外沿彩绘; ⑧ 全国唯一的有明确铭文纪年的辽代大钟。 阁院寺始建于何年? 据文献、碑刻记载,阁院寺“东汉创建,唐时重修”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殿始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 966 年),距今 1000 多年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土木结构建筑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殿经过一千多年风风雨雨,天灾人祸,而文殊殿却保留下来,留下中华千年文明史的见证。 文殊殿为什么这么坚固?一是设计好,结构科学,精巧,是由当时的工部设计的;二是施工质量好。上万个部件,每个部件之间都能结合得严丝合缝,施工十分精细。 建于辽初的文殊殿保留着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古朴凝重,强劲大气。 文殊殿的窗棂 自辽至今各朝代都有并都保留下来,尤其是其中两块辽代菱花格子窗最为珍贵。这两块窗棂上的纹饰,有跳舞的人形,有塔形,有瓶形等。 文殊殿的壁画是文革时拆掉十八罗汉后才发现的。明代时有人用黄泥将壁画覆盖起来,才完善保存下来。 文珠殿的壁画有三个特点:一是水平高,出自大师之手,笔法简劲流畅,色彩淡而华丽,代表辽代最高水平;二是尺幅大, 15 米宽的墙上只有四组坐在莲座上的像;三,运用了立粉贴金的手法。 文殊殿是辽初武定节度巡官李存菀为其父武定军上柱国李彦超祈福而建造的。在文殊殿前西边的陀罗尼经幢说明了文殊殿修建的原因和年代。 飞狐大钟 阁院寺东南角有一口大钟,钟高 1.6 米,口径 1.5 米,重约 2 吨。口部分铸 6 个钟耳,钟身铸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据钟身铭文记载,此钟铸于辽天庆四年( 1114 年),是为 皇帝和公主祈福铸造的,是我国现存唯一有明确记年的辽代大钟,因钟铭文中有“飞狐”字样,被称为“飞狐大钟”。飞孤大钟音质极好,六个钟耳音质略有不同,或浑厚或清脆,用手轻拍,嗡嗡作响,用力撞击,声传十数里,余音袅袅达数分钟。史书称其“浑浑然有太古之韵”,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钟技艺。 |
|
 |
热门景点 |
 |
|
|